BSI年度永續盛會首次線上舉辦吸引千人參加

文章重點:

「倫敦宣言」的重要性

權衡淨零到碳稅課徵的去碳化成本

綠色金融的下一步:以永續分類法健全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

ESG 投資決策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

剖析台灣兩千大企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

 

BSI Sustainability Summit Speakers

11月16日BSI 英國標準協會再度與 GCSF 全球企業永續論壇攜手合作「2021 BSI 國際永續標準管理年會暨表揚典禮」,今年首度以線上方式舉行,更以「策全球淨零目標,劃時代減碳賽局」當今最熱門的議題吸引超過1,200多位關心減碳與ESG議題的產、官、學、研來賓報名與會。此次獲得BSI永續韌性獎的36家企業也以影片方式分享得獎感言,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與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和所有得獎企業代表隔空合照,以最高規格的防疫措施祝賀所有得獎企業。

 

為砥勵國內企業組織在永續發展面向具備引領及傑出表現,同時也象徵著企業已逐步建立起ESG永續韌性的能力,BSI設立「永續韌性傑出獎」、「永續韌性領航獎」、「永續韌性卓越集團獎」獎項,從企業貫徹執行ESG面向的國際標準驗證程度及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符合項目進行盤點,評核出符合度具代表性的企業,透過BSI永續管理年會表揚典禮,引領企業組織永續創新。

 

簡又新董事長致辭時表示對於「倫敦宣言」簽署的認同,透過國際ISO組織積極將氣候變遷因素納入標準,以共通一致的標準方法逐步完成減碳、淨零目標。BSI長久以來致力推動國際標準,且為國內最早推行減碳的第三方查驗機構,BSI歷年成功的經驗將可協助國內產業在面臨COP26的二大重點項目1.升溫從2°C調整為1.5°C 2.2030年達成低標45%的減碳目下,獲得最佳的實踐方式,並證明在邁入淨零賽局的全球供應鏈市場中的永續韌性。

 

蒲樹盛總經理在活動中正式向國內宣達BSI於今年9月底主辦的「ISO Week London 2021」會議引領ISO組織共同簽署的「倫敦宣言」的重要性,未來,所有國際標準都將與氣候變遷行動方案連結,協助全球各個層面達成氣候行動,而國際標準是最容易被企業所引用做為達到淨零的渠道,這也是未來供應商被評選的要件,第二則是確保國際標準和出版物加速成功實現《巴黎協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和《聯合國適應和復原力行動呼籲》。此外,值得做為國內借鏡的英國綠色工業革命計劃,從再生能源,交通運輸及永續人居環境面向著手,有助英國經濟聚焦轉向永續性發展。蒲總經理最後呼籲共同響應全球在氣候行動中的各項活動,一起努力讓台灣的氣候行動達到真正的永續未來。

 

首次以線上方式舉辦的BSI永續年會,規劃一系列的豐富議題,以下內容為摘錄各專家講者所述,期能為不論是在起跑點準備或是已在淨零跑道上的各界,導引出最佳決策、調整出最適方式,一路挺進減碳賽局的2050最終目標。

 

淨零賽局<國際政策>權衡淨零到碳稅課徵的去碳化成本 【BSI永續性產品副協理 鄭仲凱】

在2050淨零排放的趨勢及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推動之下,企業面臨氣候變遷轉型風險及品牌商價值鏈淨零要求的壓力逐漸升高。企業透過內部碳定價作為商業模式的轉型,低碳投資成本計算以及外部成本內部化之用,藉此將能將風險轉變為轉機!

 

所謂的外部成本即是國際間碳定價的趨勢,亦即全球對於碳價管理的排放交易機制,如: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此外,除了外部碳價趨勢,企業無論是資本支出考量或未來設廠營運策略上管理,必須理解的是企業組織內的「內部碳定價」,就CDP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前三大企業使用內部碳定價,包含「影子價格」、「隱含價格」與「內部費用」:

  • 影子價格:是對未來每噸碳價的假設成本,作為投資或採購程序成本的計算。亦可做為TCFD的參考數據。
  • 隱含價格:減碳設施投入的成本與其效益進行評估。
  • 內部費用:是針對公司內部徵收碳費,做為氣候行動實際基金的來源。

 

外部碳費收取必會造成企業內部成本增加,企業應提早因應,先瞭解本身不管是組織或是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轉型,再透過內部制定碳定價的方式,做為未來投資的參考。期望未來企業都可以滿足中級目標,逐步達到2050實踐淨零的長期目標。

 

淨零賽局<國內對策>綠色金融的下一步:以永續分類法健全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中華經濟研究院 溫麗琪 主任】

2021年度報告指出,包括高溫、極端氣候事件、傳染病、饑荒、空氣污染等44項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全球健康指標都在惡化,導致全球數百萬人面臨生命的威脅。甫結束的COP26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會議中的三項重點,多國同意減少甲烷的排放、全球經濟活動不再能隨心所欲的進行生產及消費及氣候資金的加碼,已形塑了全球對於氣候的承諾及透過經濟手段來達成淨零的趨勢。綠色金融將是協助主流經濟轉型的手段,歐盟與台灣的永續分類法,以量化及質化的資訊揭露,導引資金進入到永續經濟活動中,是永續分類標準政策對我們的真實意義。

 

目前聯合國宣布已經有130幾個國家承諾碳中和,氣候議題已經不只是國家的承諾,更是企業應該有的實踐。企業應如何看待,不僅是環境科學上所代表的意義,還必須思考的是企業ESG治理的效率性。

 

未來ESG治理需有明確資訊揭露的義務,歐盟以科學標準來達成對環境貢獻的經濟活動指標做出分類,目的就是要企業揭露資訊予銀行來獲得資金,銀行揭露相關的永續金融資訊(營運比例及金融永續資訊)換取一般的大眾及投資人購買永續性商品,透過系統量化與質化指標做出明確的資訊揭露(GRI、SASB、TCFD等...),這都是企必需瞭解的,而臺灣永續分類標準具備明確資訊揭露的可操作性,透過科學的技術,訂定各經濟活動的指標,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參與者進行投融資,或一般大眾將可明確掌握、瞭解誰才是真正的永續活動及企業,具備「避免漂綠」的積極功能。對於無論是採用GRI、SASB或是TCFD揭露的永續報告書,及企業組織ESG量能的資訊揭露準則皆可達到互補之效。

 

淨零賽局<國際標準- ESG 投資決策>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BSI產品經理 湯黎明】

為了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全世界極需進行資本重分配,將資本從高碳排資產轉向低碳排或較具氣候韌性的資產。金融業者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資本的流動,自然在這場資本重分配裡扮演重要的角色。遵循ISO 14097與PAS 7341,把永續思維導入投資或借貸的決策行為,將使金融業者對環境產生巨大貢獻。

 

PAS 7341 負責任的永續投資管理

BSI目前擔任ISO/TC322永續金融技術委員會秘書職,目的是將永續思維和ESG導入投資決策,進而全面推廣至金融管理。發起機構並委託BSI發展一系列可公開取得的永續金融規範,包括以永續金融五大原則(治理與文化、策略調整、影響管理、利害關係人議和及透明度)為基礎的PAS 7340指引及可做為符合性確認的PAS 7341與PAS 7342規範,在未來也將可發展為國際標準。

 

PAS 7342目前仍在制定中,已發布的PAS 7341的二大關鍵定義為責任投資與永續投資,責任投資與永續投資並非二個獨立的概念,永續投資是以責任投資為基礎的進階作為,必需先做到責任投資後再以額外的支持、選定的永續目標(如:SDGs或巴黎協議)來達成,二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永續投資強調的是投資人必需更積極的承諾、協助永續目標的達成。

 

ISO 14097 氣候變遷投融資活動之評估報導

ISO 14097為2021年5月發布的國際標準,適用對象為任何投資或放貸活動的個人或組織 (統稱金融家),不侷限在金融行業。標準的目的是促使金融家承諾、協助國際氣候目標達成(升溫儘可能控制在1.5°C內)的氣候行動。ISO 14097標準的重點是要求金融家應建立氣候策略與政策,並規畫氣候行動,包含氣候行動的性質、預期產出、結果及影響,接著制定監控計畫,最後,紀錄及評估實際影響。至於無氣候行動的金融家,ISO 14097允許無氣候行動的情況,但應盤點既有投融資組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及其變化。企業組織如欲遵循ISO 14097,除了落實執行事項,亦須準備一份內容符合揭露規範的報告。

 

淨零賽局<國內起跑式之現況盤點>剖析台灣兩千大企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天下雜誌調查中心 熊毅晰 總監】

2021年8月,《天下雜誌》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合作進行「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

這是台灣首度針對本土企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調查。透過調查結果的解析,將讓外界瞭解台灣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以及氣候變遷對企業帶來的衝擊與挑戰。調查中也顯示,不同產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面對氣候變遷也有各自不同的現況與因應。

 

熊總監就調查結果的三個面向剖析國內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的現況,首先從企業對氣候變遷的認知,其次產業面臨的現狀,最後面臨氣候變遷下的挑戰。熊總監表示:從回收超過八成的企業問卷顯示,企業都願意為2050淨零碳做出承諾。然而,用電及原物料成本增加與環境法令趨嚴則是產業關注的焦點,尤其今年7月歐盟宣告的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使得產業更有感,相信COP26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之後,整個世界在要求氣候行動力道上將會更加明顯。

 

此外,企業除了來自投資機構與供應鏈壓力之外,政府政策對於企業採取氣候行動的態度與力道,也會有很大的影響。面對此刻國內尚不明確的環境政策之下,這份調查也傳達出國內企業的諸多困境與建議。

 

2021 BSI國際永續標準管理年會議程在各專家多面向的闡述、導引來自國際或是國內永續淨零趨勢分析及解決方案後,接著登場的即是國內具指標性的永續風範企業,以自身施行永續的實務經驗分享給線上與會來賓,各家企業分別就所取得的首張永續相關國際標準查/驗證書的成效,毫不藏私的傳授其永續作為之經驗歷程及突破創新,藉由這個場合共同凝聚、創造耀眼的永續淨零績效於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