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數位化與食品安全

food supply

數位化已經徹底改變各個產業的供應鏈形態,促進運作效率、透明化、降低營運開銷、提升經營永續性,同時亦能創造出更加可靠的企業實務環境。正如其他產業,食品業也在經歷這些轉變。食品供應領域早早預言了購買及供貨方法將會轉為數位與網路形式,在包含 Covid 疫情在內的多重影響下更是進一步加速發展。這意謂著現在以及不遠的未來,食品業可能都有著最適合產業轉型的契機。

主要的難題

除了確保客戶取貨時內容物依然新鮮外,身為食品供應鏈的企業組織也有確保公共衛生安全的責任在身。組織需要面對的相關風險不僅是法律上,也與商譽有關。

數位化帶來的透明公開有極大的可能化解這些難題。供應鏈中各個階段的組織共享數據並協力合作,能促使食品來源盡可能公開透明。許多製造商都希望製造商品所用的各種原料來源能記載在這套數據之中,或是原料直接在生產商品的同一座工廠內進行處理。

對食品製造商與零售商而言,數位化應能改善並簡化食安業務,使得產品召回的速度更快更精確,更快地找出汙染源並予以排除。經過數位化的供應鏈組織,在面臨食安疑慮時能更主動應對,有能力做出更正確的回應,將相關成本降到最低。

在預防食品詐欺及食品攙偽方面,數位化對於取得必要的時效性數據有著莫大助益。目前食品供應鏈的組成複雜,加上敏感資料無可避免的保密性質,導致資料取得依然困難。

為了滿足這項需求,BSI 參與了 Trusted Bytes 的兩年計畫,以數位技術改善商品進出各國國界的流暢度。BSI 的參與包括了研發符合世界海關組織標準架構的報關用應用程式編寫介面,其主要目的為透過跨國資金往來的數位化證明食品來源,並提供整條供應鏈的即時數位連結紀錄。

藉由可追溯性提升消費者信心

對於那些想深入瞭解食品來源的消費者而言,數位化能使這類資訊更加公開容易取得。未來若是有過敏體質的消費者需要瞭解某件食品的成分或生產地,便能更輕鬆地取得資訊。

消費者喜好持續改變的趨勢也是追求供應鏈透明化的推手。以植物性飲食越來越受歡迎,就是消費者需求帶來改變的一個好例子(英國森寶利(Sainsbury)超市的報告─食品的未來預言,到 2025 年,英國將會有四分之一人口成為素食者,而且零售業者表示植物性食品的銷售量每年成長率都高達 65%)。這樣的現實可能很快就會成真,不論是基於過敏源疑慮或飲食選擇,以應用程式為本的解決方案只要掃描條碼,就能直接為所有消費者提供商品成分相關的重要資訊。

所需技術已經存在

食品供應鏈數位化除了需要既有的科技,同時也需要開發新技術,其中一項持續快速成長並找到新應用領域的技術就是區塊鏈。短短幾年前,這項技術還被認為是令人卻步的複雜工具,只可能適用於某些特定領域。然而,區塊鏈透明化且難以變造的性質正好最適合用來確保供應鏈的可追溯性。

實務上,這套技術運作的實例:可以根據生產者提供的資料生成一個作物的數位分身(digital twin)。其內容包含了批次號碼、品種、收成日期與地點,外加作物的養植過程等相關細節,例如是否可歸類為有機農作物或通過公平貿易認證(Fair Trade certified)。在供應鏈的每個階段,每個交易數據都能加註在此數位分身上。當這種作物原料進入加工階段或與其他原料混合時,區塊鏈仍會保留與每個產品相關的所有明細資料。供應鏈每個階段的所有參與者都能看見區塊鏈上的資料,且事後無法更改,追查安全問題或汙染紀錄更加快速輕鬆。消費者只要有意,就能追查取得到任何層級的資訊,如同前述,只要掃描產品包裝上的條碼,消費者就能看見每一種原料從農場到市場的過程紀錄。

標準─促成更優秀的供應鏈

目前已經有許多標準有機會為食品供應鏈數位化的重要環節帶來最大的正面影響,尤其是食品安全與品質方面。

ISO 22000 – 食品安全管理系統的主要目標就是為食品供應鏈中的任何企業組織訂立規範要求,詳述如何建構系統以確保消費者購買的食品安全無虞。ISO 22000 是實務指南,能為希望建立強大管理系統的組織提供明確有效的建議。

PAS 7000 – 供應鏈風險管理是一個供應商預審架構,界定了供應商與其供應合作鏈夥伴共通分享資料的範圍,讓買家更容易追蹤和保障其供應鏈,減少公共衛生與品牌聲譽遭受風險。

在這些標準的引導下,企業組織能採行最理想的實務方法,使供應鏈數位化得以進一步促進食品產業的安全性。